程京武:把职业当作事业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介绍
快节奏、高频运转,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教授的生活常态。谈及为何能始终以最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她有些兴奋:“我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也喜欢自己的专业,当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文化认同为抓手 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
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如何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并受益的课程?这是此前思政课教学的一大难题。程京武认为,我校思政教育的抓手就在文化认同。从文化认同培养民族认同,从民族认同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模式的认同。在这个意义上学生才能更好理解“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程京武主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带领学院教学团队,持续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构建了以“五微一体”为实体平台的系统教学模式,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啃下了这一块“硬骨头”。
“五微一体”包括“微课、微信、微书、微谈、微行”,借助新媒体,丰富教学形式,拓宽传播思想、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中,程京武主持的《理论·制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微课分别在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上线,较好解决了抽象理论具象化的问题,适应了当前碎片化阅读、视觉传播的时代,深受学生喜爱,选课人数已突破万人。
为扭转学院此前偏向公共课教学的态势,程京武带领团队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平衡与互促。两年来,学院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等权威、CSSCI、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师科研更强了,学理性、透彻性的理论阐释更多了,思政课也更受学生青睐。
30余年坚守教学一线 成为伴随学生一路前行的正能量
虽然有着繁重的行政工作,但是程京武每学年仍然承担300学时以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总数近5000人。学生评价她的思政课“更像是一次次精神的洗礼,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知识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既有情操陶冶,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思维体验。这种体验改变了我对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也使我在很多方面获益。”
如何改变思政课“要我学”的现状,变成“我要学”的需求,成为检验思政课有没有实效的标准?程京武认为,一门好的思政课一定是有针对性的思政课,同时又是引导性的思政课。要解决实效性问题,就要坚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
30余年耕耘,程京武获得了诸多的荣誉与肯定。主讲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获评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等。
“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做学生的导师和参照,成为伴随学生一路前行的正能量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程京武说。
文/张博
网络编辑/周亚东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