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正瑾:以创新培育国际化药学人才

介绍
江正瑾,我校药学院教授,药物分析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暨南大学双百英才计划杰出人才、暨南大学国际及港澳台侨交流合作“先进个人”、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锐意创新,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新课堂
2001年,江正瑾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赴中科院和德国蒂宾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成为国际知名药企的技术骨干。旅居英德8年,他在学习和工作中体悟、触摸多元文化,逐渐培养了“国际化”的教育思维和视野。
归国后,他结合自己国际化的教育经历、方法、思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锐意创新——先后主持全英教研改革项目多项,并积极推动本科实验实践教学改革。2017年,在江正瑾的主导下,国际学院的本科药物分析实验课迎来了一次“大变革”,而此课首次进入了国际学院课程的排名前10%。
开路先锋,引领药物分析学科“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江正瑾在药物分析技术应用和转化等领域积极开拓,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国际药物分析领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作为药物分析学科带头人,江正瑾一直致力于建设好暨大的药物分析学科,有力地引领了学科“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江正瑾积极引进药物分析学科的国际知名学者与青年教师,努力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2015年,他主持成立了“暨南大学药物分析研究中心”,原本只有寥寥数人的队伍快速成长为一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药物分析研究团队。8年来,药物分析学科的科研项目从“凤毛麟角”,发展为已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类项目40余项,其中12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年,江正瑾作为大会主席,在暨大成功举办第27届国际药物及生物药物分析大会。通过这次盛会,国际同行首次全面对中国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队伍和科研实力有了新认识,我校药物分析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更是得到了显著提升。
用心雕刻,每一个学生都是艺术品
谈起自己的学生们,江正瑾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执教8年以来,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获得各类奖项者占同期学院学生获奖人数近50%。而毕业后的学生继续在药学的教学、科研领域谱写新篇章。
谈及培养优秀学生的“秘诀”,江正瑾认为一是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包括学术与思维能力、学术兴趣与进取心,英文能力与国际化视野;二是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竞赛、出席国际会议、跟国内外同行交流,并积极派遣研究生们前往国外一流科研院所学习与合作。
江正瑾感慨道:“如今我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件艺术品,用心去培养,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喜悦。感谢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学生带给我的真实多彩的体验。”
文/池卓纯
网络编辑/周亚东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